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今年曝光的那些新鲜事、麻烦事、缺德事……后来怎么样了?

魏婧 李松林 北京晚报 2021-04-17


《不会用手机,老人打车有多难?》
聚焦老人打车难
老年人与互联网间
似乎有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
给老年人生活造成的诸多不便

《有违建的房子更好卖》
瞄准带违建售卖的二手房
“买到就是赚到”的现象频发

《刷脸进门居民有褒有贬》
呼吁对人脸数据强化安全保障

“马保国”“大胃王”“花呗”等网络热词背后
审丑浪费、诱惑消费等备受争议……

2020年新闻调查曝光的这些热点事件
也引发读者关注
年底回望
这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?
北京晚报(ID:wxbjwb)记者就此进行了追踪
↓↓↓
 
见成效

  

【新闻回顾】

关注老人,点破智能困境

 

新冠肺炎疫情占据了2020年的大部分时光,有了绿码,理发都能便宜点儿;出门溜达,先查查风险区域……

6月,本报刊发《改变老人生活观念的一周》,许多曾认为智能互联技术与自己关系不大,甚至抵触新技术的老年人,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。
   

    
向“网”意愿虽有,操作的困难却非一日两日能解。本报接连刊发《不要让“预约”难住老年人》、《不会用手机,老人打车有多难?》等报道。
   

  
闷热难当的午后,王黎明老先生不会预约,独自站在图书馆门口忐忑徘徊;寒风劲吹的清晨,因不会用打车软件,赵奶奶只能站在路边招手,20分钟内4辆空车从她面前驶过。报道中,老人在智能时代的窘境令人心疼。
 

【新闻追踪】

多措并举,跨越数字鸿沟

 

经多番报道,老年人面临的“数字鸿沟”引发政府关注。11月24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》,从应对突发事件、日常出行等七大方面提出了20项重点任务。

中央文件出台,各部门紧紧跟上。日前,交通运输部联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发文,要求按照强化传统服务、便利智能服务“两条腿”走路的原则,进一步细化交通运输领域便利老年人出行服务的政策措施。
    
通知要求,在低风险地区除特殊场所,一般不用查验“健康码”。确需查验的,应优化亲友代办、工作人员代查等服务。不得将“健康码”作为人员通行的唯一凭证,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、持纸质证明通行、出示“通信行程卡”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。

北京也及时响应。12月21日,北京市商务局发布《关于切实做好商务领域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工作的通知》。强调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,如零售、餐饮、商场等,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,有条件的经营服务单位可为老年人开辟绿色通道和专门服务。

12月22日,北京市经信局表示,本市养老助残卡有了新功能,不用手机,刷卡就能“亮”出健康码。目前朝阳医院等10处场所已试点运行,未来将大范围推广,率先在公园、医院等地使用。(相关阅读:老年卡怎么刷健康宝?这14个问题我们帮您问了
 

【新闻回顾】

盯上白菜,网络资本大战

 

继在打车、外卖、共享单车等多领域“跑马圈地”后,互联网巨头终于将触手伸向了社区团购。烧钱补贴、低价卖菜,类似套路会引发怎样的隐患?本报刊发《互联网盯上“几棵白菜”要干嘛?》,细致调查剖析。
  

  
“团购平台通过补贴实现低价销售,会影响到商超等渠道,造成市场价格混乱。”对于团购商品“售价比出厂价还低”,河北沧州市华海顺达粮油调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清华如是说。大型农业合作社经理肖书娟透露,正全力重启与社区的合作,开发自家销售渠道,“不看别人脸色”。蔬菜基地老板老姚则与各类下游渠道约定了价格,不允许互联网平台超低价销售。“否则生鲜行业被垄断,优惠力度不大了,想再回头找实体店,也许家门口的小店已经关了。” 
 

【新闻追踪】

监管出手,出台“九不得”

 

对于媒体报道的社区团购低价倾销现象,监管部门终于“出手”。12月22日,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商务部组织召开规范社区团购秩序行政指导会,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京东等6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参加。会议强调互联网平台企业要严格遵守“不得违法达成、实施固定价格、限制商品生产或销售数量、分割市场等任何形式的垄断协议”等“九不得”规定。这些规定为平台划出守法经营的边界,也保护了小商贩的生存空间,可以说来得及时而必要。
 

【新闻回顾】

买到就赚,揭秘违建交易

 

房屋满五年带自建、赠送16平方米自建房……在二手房交易平台上,总有一些房子用“自建”“赠送面积”等字眼,吸引着买家的眼球。

在购房者看来,房屋自建部分不算房本面积,“买到就是赚到”。而中介也很乐意这样的房源,宣传推荐时丝毫没有提及可能的隐患,甚至还为违建后续改造利用“出谋划策”。买卖双方似乎都忽略了自建房背后的违建实质以及拆除风险,本报刊发《有违建的房子更好卖》,聚焦这一不正常现象。
    

  

【新闻追踪】

秒出禁令,叫停“自建”交易

 

报道刊发后不到一周,北京市住建委官方微信号“安居北京”即发布消息,明确有违建的房子不能卖

“安居北京”介绍,针对媒体报道我市部分房地产中介机构以赠自建房、阳光房等违法建设为噱头,在二手房交易平台违规发布房源信息,违规代理附带违法建设房屋问题。市住建委第一时间针对主流房产发布平台进行了全网检查,25家企业涉嫌违规发布附带违法建设的房屋等违规房源信息,违规从事禁止交易房屋经纪业务,已分别对上述企业启动立案调查程序。市住建委执法部门将保持执法高压态势,持续加大互联网违规房源信息整治力度,发现一起查处一起,大力肃清互联网房源信息发布环境。截至发稿前,记者用“自建”“赠送面积”等关键词在两大连锁中介机构APP上搜索,已查不到相关房源
 
有改观

 

【新闻回顾】

催吐假吃,网络审丑频发


互联网上,新兴的现象、人物、产品令人目不暇接。为吸流量博点击,一些所谓“大胃王”镜头前把食物吃掉,下播后立马催吐。(相关阅读:看不下去!吃播铁粉们纷纷“脱粉”
  
   
伴随一句“耗子尾汁”,明眼人都看得出的“江湖骗子”马保国莫名爆红。(相关阅读:马保国闹剧,该立刻收场了
     

    
与传统信用卡不同,在网络上开通“花呗”“借呗”“白条”等消费信贷产品,几乎毫无门槛。面对多重诱惑,年轻人,尤其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稍不留神,就有可能陷入无法偿债的困局。本报聚焦诸多网络怪事乱象,用责任发声,呈现背后肌理,坚定守护核心价值观。(相关阅读:困在“花呗”里的年轻人
   


【新闻追踪】

政策跟进,拒绝网络乱象

 

对媒体呼吁,相关政策及时跟进,网络平台也随之行动。12月22日,《反食品浪费法》草案首次提请审议。该草案同步规定,广播电台、电视台、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制作、发布、传播宣扬量大多吃、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的,由广播电视主管部门、网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,给予警告。记者在短视频平台搜索“吃播”“大胃王”等关键词,出现“珍惜粮食,拒绝浪费”等提示。(相关阅读:1个月来,1.36万违规吃播账号被处置

与此同时,搜索“马保国”关键词,发现相关视频已做下架处理。

12月23日,针对不少网友反映自己的“花呗”额度被降低。蚂蚁集团证实,“花呗”近期正在调整部分年轻用户的授信额度,倡导更理性的消费习惯。12月29日,银保监会发布风险提示。针对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,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,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,诱导过度消费的情况,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,合理使用借贷产品,选择正规机构、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,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。
 

【新闻回顾】

大事小情,聚焦城事民生

 

今年,我们不仅关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,也聚焦具体细微的民生,推动解决居民身边的一些“小事”、烦心事。《谁来领走这些“大块头”》,直指一些社区里闲置荒废的智能设备。这些宕机的“大块头”既碍眼煞又占地儿,居民们呼吁及时清理;报道《人行道存在不少小毛病》,聚焦城市人行便道破损、“断头”、被挤占等问题。
  

  
有些民生事项推进很快,但诸如“养鸽扰民”这一老问题,存在投诉多、时间长的特点,监督起来更是“持久战”。5月,报道《头顶鸽声不断,脚底鸽屎一片!一张会员证竟成扰民挡箭牌》揭露一些拥有协会会员的市民依靠会员身份,放任鸽子扰民,污染社区环境现象。12月,本报“日夜聆听”栏目刊发《楼上养鸽子 街坊意见大》,透露近一周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“养鸽扰民”的投诉20余件。
   


【新闻追踪】

及时响应,整顿城市细节

 

报道刊发后,引起读者广泛关注,相关方面也及时介入处理。碍眼占地方的“大块头”很快被一一及时清理,社区恢复干净整洁;相关部门和属地单位也针对“断头路”、破损、被挤占的人行道采取了不同措施进行修补和治理。(相关阅读:扰民的鸽子清走了

而针对“养鸽扰民”,北京市体育总会、北京市信鸽协会联合发文,要求鸽主依法饲养,杜绝会员证滥用,否则将予以警告、停赛乃至开除会籍等处罚。
 

【新闻回顾】

关注隐私,守门也需“守脸”

 

近几年,各类智能设备愈发流行。由于疫情防控等因素,人脸识别门禁今年更在全国不少社区得到加速落地。为居民带来方便的同时,也引发大家对隐私泄露的担忧。(相关阅读:门禁换新之后,北京这小区的居民很发愁……
  


本报记者现场探访北京多个小区,写出《刷脸进门居民有褒有贬》,呼吁对人脸数据强化安全保障。报道刊发后,本报第一时间跟进新闻评论《刷脸进门,守住门也要守住“脸”》,提示筑牢人脸识别数据的安全底线。

【新闻追踪】

筑牢底线,保护个人信息

 

已提请审议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(草案)》第二十七条规定,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、个人身份识别设备,应当为维护公共安全所必需,遵守国家有关规定,并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。所搜集的个人图像、个人身份特征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,不得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。

记者近日采访多位市民,大家普遍认可“刷脸”的方便,但也建议继续为居民提供多种进门方式,对使用“刷脸”的态度更为谨慎。北京12345热线对多个网民回复,目前京城小区推行人脸识别门禁主要还是以居民自愿原则,不强制居民使用。系统采集的信息均采用脱敏处理。
 
略遗憾

  

【新闻回顾】

清理整顿之下,送养黑链仍在 


今年4月,网曝“高管性侵养女事件”,拉开人们对私自收养送养孩子的关注。本报记者深入调查,刊发《一个孩子“要价”20万,网络“送养”灰链调查》。揭露各类私自送养孩子的信息隐匿在QQ群、网络论坛等社交网站中。不仅如此,这些孩子还往往被“预定”,报价从数万元到二三十万元不等,而这些价格则被称为“补偿”。专家指出,网络送养不符合《收养法》关于送养及收养的规定。私自送养容易成为变相的拐卖妇女儿童的黑色地带,建议对类似网络乱象加大监控,主动举报并及时报警。
    


【新闻追踪】

 报道刊发后,各方迅速跟进。腾讯公司发布声明称,已对相关账号及QQ群组进行了封停处理。知乎方面也表示,已对相关违规内容进行了全面清理,并对相关账号进行永封处置。同时,知乎升级了安全策略,对相关新增可疑信息做主动筛查。


然而记者近日发现,在某网络论坛中,依旧存在“求好心人收养女宝宝”的信息,帖文下多个网友跟帖,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。即使有关方面清理整顿,送养收养的信息依然隐约藏匿于网络一些暗黑角落。彻底禁绝这条黑色生意链条,依旧在路上。

【新闻回顾】

直播仍存乱象,新规还需贯彻

 

得益于网络技术和网红名人的加持,今年直播带货堪称“顶流”。不过,其中乱象也逐渐显现,本报刊发多篇报道聚焦于此。

4月,《骗子开始网络直播了》揭露,某些直播带货货品实际功效与其宣传并不相符、加盟存在低门槛等乱象;5月,《高人教你看“直播带货”门道》向消费者发出直播带货的风险警示,提示消费者内容很炫目,下单需谨慎,买前要货比三家。
   


7月,《揭秘直播带货局中局》,直指一些直播带货活动需先交钱占坑位成为会员,且带货背后刷流量带节奏的套路多,提醒消费者谨防“掉坑”。
   

 

【新闻追踪】

 

今年7月1日起,由中国广告协会制定的首个《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行为规范》开始实施。重点规范直播带货行业刷单、虚假宣传等情况。10月20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《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(公开征求意见稿)》。征求意见稿明确,网络交易不得将搭售商品或服务设定为默认同意选项等。

然而记者也注意到,有关直播带货的乱象目前并未得到有效、彻底地治理。近段时间,网红辛巴和罗永浩直播带货接连“翻车”,引发舆论质疑。治理直播带货乱象,还需久久为功,持续破题。
   
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 魏婧 李松林

监制:童曙泉
编辑:张杨
            
推荐阅读

   

     

近期热门视频

更多精彩视频尽在北京晚报视频号

快来关注~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